[0018] 如圖1一圖3所示,包括鋼內襯短管1、聚胺脂密灌漿2、石棉油麻絲填充抹帶3、快干水泥倒角4、拼裝固定螺栓6及管內向外注漿管7。
[0019] 下面結合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排水管道鋼內襯局部修復技術的實施方式。
[0020] 如圖1一圖3所示,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排水管道鋼內襯局部修復結構,包括鋼內襯短管1、聚胺脂密灌漿2、石棉油麻絲填充抹帶3、快干水泥倒角4、管內向外鉆孔注漿管7,鋼內襯短管1設在待修管道5內,在待修管道5與鋼內襯短管1兩側縫隙處,用石棉油麻絲填充抹帶3將接口嵌實密封,再用快干水泥倒角4粉刷,待修管道5與鋼內襯短管1間用聚胺脂密灌漿2填充密實。
[0021] 本發(fā)明鋼內襯短管1可采用普通鋼板分塊卷制,亦可采用成品鋼管切割而成。
[0022] 本發(fā)明鋼內襯短管1考慮安裝方便及進入檢查井的可能,可分三塊運輸到待修管道內,每兩塊鋼板中心間夾角為120o,通過固定螺栓6進行拼裝固定,也可采用管內拼裝焊接。采用螺栓固定時,每個拼接處采用2個固定螺栓6拼裝固定,固定螺栓可采用M16不銹鋼螺栓,為了保證連接緊密,在每個拼接處的每兩片鋼套之間墊橡膠墊片。當采用焊接拼接時,應在焊接完成后表面進行防腐處理。
[0023] 鋼內襯短管1的外徑大小應根據待修管道5接口錯位后的有效內徑確定,宜比待修管道5接口錯位后的有效內徑小5cm,以保證鋼內襯短管1與待修管道5間能注入聚胺脂密灌漿。
[0024] 本發(fā)明鋼內襯短管1的壁厚為8~12mm,待修管道5管徑較大時取大值;鋼內襯短管1的長度為300~500mm,待修管道5接口錯位、脫節(jié)較大時取大值。
[0025] 本發(fā)明鋼內襯短管1材質可采用普通碳鋼,亦可采用不銹鋼,當采用普通碳鋼時需做防腐處理。具體防腐做法是先將制作成三塊弧形的半成品除銹并充分清理干凈,刷環(huán)氧鋅漆底漆二度,再刷環(huán)氧煤瀝青面漆二度,待其自然風干后運至現(xiàn)場。連接板處采用高強度水泥進行包封,全面保護鋼套環(huán)、鋼內襯不受污水中的酸堿侵蝕。
[0026] 本發(fā)明鋼內襯短管1與待修管道5間用聚胺脂密灌漿2填充密實。具體做法為在鋼內襯短管1兩側縫隙處,用石棉油麻絲填充抹帶3將接口嵌滿并用專門工具壓密、壓實,再用快干水泥倒角4粉刷,粉刷砂漿必須緊實、光滑,確保密封效果,同時預埋聚氨酯注漿管3根,兩側交叉布置,快干水泥倒角4粉刷坡度盡量緩和,確保流水的流暢。在預留的聚氨酯注漿縫內注入聚胺脂密灌漿2,漿液必須確保飽滿,達到密水最佳效果,漿液固定后,再切除外留注漿管,進行封閉處理。
[0027] 本發(fā)明通過管內向外鉆孔注漿管7由管內向外壓密注漿,加固管道外圍土體。具體做法為在待修管道5內縱向接口處兩側各40cm處環(huán)向斷面設注漿孔,待修管道5管徑d小于或等于Ф1600mm時布置4只注漿孔,待修管道5管徑d大于Ф1600mm時布置5只注漿孔,鉆孔采用小型鉆機引孔,孔徑為Ф3~5cm,成孔后及時插入管內向外鉆孔注漿管7,并封堵固定注漿管四周縫隙,不讓流砂涌入。管內向外鉆孔注漿管7長度根據加固范圍確定,可取40~60cm。壓密注漿加固范圍宜為待修管道5管底2m、管側1m、管頂0.5m,注漿壓力控制在0.25~0.6Mpa之間為宜。壓密注漿漿液宜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也可采用純水泥漿。當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時,其重量配比宜為水泥:水玻璃=1:0.06,水泥標號不低于
42.5級。注漿時采用隔點交錯分層注漿,每次提升50cm,注漿完成確保漿液到位,不外滲后,割斷注漿管,密封注漿孔,確保不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