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抑郁癥的中藥制劑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抑郁癥的中藥制劑,屬于中藥制劑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抑郁癥這種心理病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性疾病,抑郁癥患者每年都在增加,輕者情緒低落,重者會導致自殺。
[0003] 抑郁癥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興趣減低,思維遲緩,悲觀無望,缺乏主動,自責自罪,飲食不香,睡眠障礙,多疑多慮,常伴有全身多系統的與客觀檢查不相符的多種多樣的軀體不適,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0004] 抑郁癥屬于中醫(yī)學“郁證”的范疇。郁證是由于情志不舒、氣機郁滯所引起的,以心情抑郁、情緒不寧、胸部滿悶,或易怒易哭等癥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郁”的提出源自兩千多年前的古典醫(yī)學著作《皇帝內經》,其中對由于情志失調所引起人體臟腑、經絡、氣血津液、飲食情志的阻塞結滯等一系列變化都歸于“郁”,情志因素被看作是導致人體氣機失調的重要原因,所謂“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抑郁癥發(fā)病病機是氣機郁滯,而氣機郁滯中又以肝氣郁結為核心,故有“治郁先治氣,調氣要先治肝”之說。中醫(yī)學五行中,肝屬木,因此《皇帝內經》中有“木郁達之”的著名治法,對臨床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后世醫(yī)家論治郁證多遵用此法。
[0005] 現代抑郁癥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電休克(抽搐)治療。其中心理治療方法只適用輕度病例,中重度病例需要藥物治療,至于嚴重病例,才使用電休克治療的方法。目前使用最多的還是藥物治療,臨床最常使用的抑郁藥多為西藥,多在用藥兩周作用才開始起效,具有較大的副作用,需長期服用,且停藥后容易反彈。而傳統中藥經過長期的臨床檢驗,在治療效果、毒副作用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0006] 因此,亟需尋找一種療效確切、副作用小且不易復發(fā)的抗抑郁中藥制劑。
發(fā)明內容
[0007]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抑郁癥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
[0008]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0009] 一種治療抑郁癥的中藥制劑,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的:紫蘇葉15~25份,熟地25~40份,五味子20~40份,蓮子心15~30份,黃芪15~30份,遠志25~
45份,山茱萸15~25份,丹皮10~15份,黨參5~15份,木香25~40份,苦楝子6~
10份,仙茅2~10份,肉桂2~10份,紫貝齒2~10份,無漏子5~15份,白首烏5~10份,預知子5~10份,阿利藤2~10份,紅景天5~15份,燈芯草5~10份,佛手10~15份,人參5~15份,甘草15~40份。
[0010] 優(yōu)選的,該治療抑郁癥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紫蘇葉18~22份,熟地30~35份,五味子25~35份,蓮子心20~30份,黃芪20~30份,遠志35~45份,山茱萸15~20份,丹皮10~15份,黨參10~15份,木香15~35份,苦楝子6~8份,仙茅2~5份,肉桂5~8份,紫貝齒5~10份,無漏子5~10份,白首烏5~8份,預知子5~8份,阿利藤2~5份,紅景天5~10份,燈芯草5~8份,佛手10~15份,人參
5~10份,甘草30~40份。經藥效學實驗和臨床實驗,該配方的中藥制劑的效果較好,且成本較低。
[0011] 進一步優(yōu)選的,該治療抑郁癥的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紫蘇葉20份,熟地35份,五味子28份,蓮子心28份,黃芪30份,遠志40份,山茱萸20份,丹皮15份,黨參12份,木香33份,苦楝子7份,仙茅4份,肉桂5份,紫貝齒5份,無漏子5份,白首烏
7份,預知子5份,阿利藤2份,紅景天8份,燈芯草7份,佛手12份,人參8份,甘草40份。
經藥效學實驗和臨床實驗,該配方的中藥制劑的效果最好,且成本最低。
[0012] 根據需要,本發(fā)明的中藥制劑可制成適于口服用藥的制劑,可以是下述的任一劑型:片劑、膠囊劑、軟膠囊劑、散劑、滴丸、分散片、口腔崩解片、丸劑、散劑和口服液等。上述各種劑型的藥物均可以按照中藥制劑的常規(guī)方法制備。
[0013] 所述治療抑郁癥的口服液制劑的制備方法為:將各原料藥混合后,加水至原料藥總重量的4~6倍,浸泡20~60min,在110~130℃下加熱10~30min,然后降低溫度至
100~105℃,繼續(xù)加熱10~20min,再升高溫度至110~130℃,繼續(xù)加熱10~30min,再次降溫至80~90℃,加熱10~20min,冷卻,過濾,去渣,包裝后制成口服液制劑;
[0014] 或將紫貝齒先煎,取液體,再與其他各原料藥混合、烘干,粉碎,過100~200目篩,制成散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