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通過夾具夾持固定耐磨皮后,通過將大鼎放置在旋轉裝置的主動輥以及從動輥上,驅(qū)動件驅(qū)動主動輥轉動時帶動大鼎進行轉動,同時因大鼎繞著其中心線轉,且大鼎的轉動平面又呈水平設置,從而使得在凹槽內(nèi)的膠水能均勻的分布在凹槽內(nèi),避免膠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動后造成局部膠水較多,局部膠水較少的情況,使得耐磨皮在能更加穩(wěn)定的粘合在凹槽內(nèi)。
[0032]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 1、大鼎齒輪直接轉動連接在大鼎上,且大鼎齒輪與大鼎連接處在靠近大鼎邊緣,從而提高大鼎齒輪轉動時的穩(wěn)定性;且此時因炮筒通過連接座連接在大鼎齒輪上,使得炮筒在轉動的受到的扭力相對較小,從而使得在針筒安裝在炮筒上時能提高針筒運行穩(wěn)定性,最終提高面料的成品質(zhì)量;同時大鼎齒輪通過耐磨片以及耐磨皮擱置在安裝座上,能減小大鼎齒輪在轉動時的摩擦力;
[0034] 2、耐磨皮通過膠水粘合在凹槽內(nèi)時通過夾具進行夾持,使得在膠水凝固的過程中,耐磨皮不會從安裝座的凹槽上脫落。
附圖說明
[0035] 圖1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36] 圖2是實施例1的結構爆炸圖;
[0037] 圖3是實施例2中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0038] 圖4是實施例2中限位裝置與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0039] 圖5是實施例2中旋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40] 附圖標記:1、大鼎;11、安裝座;12、凹槽;13、防滑層;2、主傳動小齒輪;3、大鼎齒輪;4、炮筒;5、連接座;61、耐磨片;62、耐磨皮;7、夾具;71、夾塊;72、調(diào)節(jié)塊;73、連接桿;74、調(diào)節(jié)螺桿;741、限位塊;8、限位裝置;81、限位架;811、限位部;82、限位盤;821、連接架;83、滑軌;84、驅(qū)動組件;841、驅(qū)動軸;842、驅(qū)動錐齒輪;843、從動軸;8431、連接套;8432、固定件;844、從動錐齒輪;9、旋轉裝置;91、基座;92、主動輥;93、從動輥;94、驅(qū)動件;95、限位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41]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42] 實施例1:一種大圓機的傳動機構,如如1所示,包括大鼎1、大鼎齒輪3、主傳動小齒輪2、連接座5、炮筒4。
[0043] 如圖2所示,在大鼎1靠近邊緣處形成呈弧形且橫截面呈“L”形的安裝座11,安裝座
11上形成的直角夾口朝向遠離大鼎1中部的方向,在安裝座11遠離大鼎1中部的外壁上開設有12個以大鼎1中心線呈圓周陣列分布的凹槽12,在凹槽12的底部形成有粗糙的防滑層13,在凹槽12內(nèi)通過膠水粘合有耐磨皮62,且多個耐磨片61遠離大鼎1中部的端面均在同一圓周面上.在安裝座11位于靠近直角夾口處的上端面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12個耐磨片61,且
12個耐磨片61分別與12個耐磨片61分別一一對應,同時螺栓的頭部完全嵌入在耐磨片61中。
[0044] 如圖1和圖2所示,大鼎齒輪3套設在安裝座11上,且大鼎齒輪3的底壁擱置在12個耐磨片61上,大鼎齒輪3的內(nèi)壁與12個耐磨皮62相抵觸。連接座5的兩端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在大鼎齒輪3的上端面,且連接座5的長度方向沿著大鼎齒輪3的徑向延伸;炮筒4固定連接在連接座5的下表面,且炮筒4的中心線與大鼎齒輪3的中心線相重合。主傳動小齒輪2固定連接在大圓機的主傳動軸上,且將大鼎1安裝在大圓機的機架上時,主傳動小齒輪2嵌入到大鼎1內(nèi)且與大鼎齒輪3相嚙合。
[0045] 實施原理:通過使得大鼎齒輪3直接轉動連接在大鼎1上,且大鼎齒輪3與大鼎1的轉動連接處靠近大鼎1的邊緣處,此時能增加大鼎齒輪3轉動時的穩(wěn)定性;且炮筒4通過連接座5固定連接在大鼎齒輪3上,使得炮筒4不會受到較大的扭力,從而提高炮筒4運轉時的穩(wěn)定性,最終提高安裝在炮筒4上的上針盤(圖中未示意)的運轉穩(wěn)定性。
[0046] 實施例2:一種大圓機的傳動機構的組裝方法,配合圖1和圖2,包括如下步驟S1到步驟S4。
[0047] 步驟S1:通過無心磨床在大鼎1上打磨后形成表面光滑的安裝座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