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將蓋帶粘貼至容納有電子零件的載帶來封裝電子零件的編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編帶裝置是將蓋帶粘貼至在長尺寸方向上排列有袋體的載帶來對容納于袋體內(nèi)的電子零件進行封裝的裝置,其具體例例如記載于專利文獻1、2。
[0003] 在通過熱壓接來進行蓋帶向載帶的粘貼的情況下,編帶裝置重復載帶以及蓋帶的輸送和停止,在使載帶以及蓋帶停止時,將高溫的抹子(iron)推壓于載帶或者蓋帶。載帶掛在分別配置于將抹子進行推壓的位置的上游側以及下游側的卷筒(drum),并維持伸展狀態(tài)。
[0004]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05] 專利文獻
[0006]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058877號公報
[0007]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11748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0008]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0009] 但是,當想要為了提高生產(chǎn)率而增加每單位時間封裝的電子零件時,需要在短時間內(nèi)重復進行載帶以及蓋帶的輸送和停止,其結果會發(fā)生在載帶產(chǎn)生振動而在粘貼蓋帶之前電子零件冒出至袋體外的問題。
[0010] 本發(fā)明的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抑制發(fā)生于載帶的振動,且能檢測出電子零件配置的異常的編帶裝置。
[0011]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12] 按照所述目的的本發(fā)明的編帶裝置,對在插入位置向袋體放入了電子零件的載帶進行輸送,在該插入位置的下游側的合流位置將蓋帶引導至該載帶的上側,在粘貼位置將該蓋帶從上方粘接至該載帶來將所述電子零件進行封入,所述編帶裝置具備:輸送機構,以在所述載帶設置有對從所述合流位置的上游側直到所述粘貼位置的下游側的范圍進行伸展的伸展區(qū)域的狀態(tài),輸送該載帶;上側引導件,配置于所述伸展區(qū)域的上方;上推機構,具有從下方與所述伸展區(qū)域相接的接觸部、以及對該接觸部施加向上的力的施力部,將該伸展區(qū)域從下方推壓至所述上側引導件;以及位置檢測單元,檢測所述接觸部的高度位置。
[0013] 在本發(fā)明的編帶裝置中,優(yōu)選在由所述位置檢測單元檢測到所述接觸部下降至預定的下限位置的下方時,感測到異常發(fā)生。
[0014] 發(fā)明效果
[0015] 本發(fā)明的編帶裝置中,具備:輸送機構,以在載帶設置有對從合流位置的上游側直到粘貼位置的下游側的范圍進行伸展的伸展區(qū)域的狀態(tài),輸送載帶;上側引導件,配置于伸展區(qū)域的上方;上推機構,具有從下方與伸展區(qū)域相接的接觸部、以及對接觸部施加向上的力的施力部,將伸展區(qū)域從下方推壓至上側引導件,因此,可以抑制發(fā)生于載帶的振動。
[0016] 此外,由于具備檢測接觸部的高度位置的位置檢測單元,因此,基于接觸部的高度位置,可以檢測出電子零件冒出至袋體外等電子零件的配置的異常。這是因為,當電子零件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冒出至袋體外時,電子零件接觸上側引導件,使接觸部下降。
[0017] 然后,因為能抑制發(fā)生于載帶的振動,且能檢測出電子零件的配置的異常,所以可以使每短時間內(nèi)的電子零件的封入數(shù)增加,并且可以穩(wěn)定地檢測出電子零件的配置的異常。
附圖說明
[0018]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編帶裝置的說明圖。
[0019] 圖2(A)以及圖2(B)是載帶以及蓋帶的說明圖。
[0020] 圖3是表示對載帶以及蓋帶進行輸送的情形的說明圖。
[0021] 圖4(A)以及圖4(B)是表示將電子零件容納至載帶的袋體的情形的說明圖。
[0022] 圖5(A)以及圖5(B)是去除位置的說明圖。
[0023] 圖6(A)以及圖6(B)是合流位置以及粘貼位置的說明圖。
[0024] 圖7是接觸部的說明圖。
[0025] 圖8是表示變形例的接觸部的說明圖。
[0026] 圖9是表示控制部的連接的框圖。
[0027] 圖10是與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編帶裝置一同使用的外觀檢查裝置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 接著,參照附圖對具體化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以供理解本發(fā)明。
[0029] 如圖1、圖2(A)、圖2(B)、以及圖3所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編帶(taping)裝置10是對在插入位置I向袋體(pocket)P1放入了電子零件W的載帶P進行輸送,在插入位置I的下游側的合流位置J將蓋帶(cover?tape)Q引導至載帶P的上側,在粘貼位置T將蓋帶Q從上方粘接至載帶P來將電子零件W進行封入的裝置,其中,具備:輸送機構11,以在載帶P設置有對從合流位置J的上游側直到粘貼位置T的下游側的范圍進行伸展的伸展區(qū)域S的狀態(tài),輸送載帶P;上側引導件12,配置于伸展區(qū)域S的上方;上推機構13,將伸展區(qū)域S從下方推壓至上側引導件12。以下,進行詳細地說明。